2022年7月6日,空客中国公司举行A220媒体说明会。空客全球高级副总裁、空客中国民用飞机商务负责人刘莉致辞,空客中国市场部市场总监王哲介绍A220飞机产品及市场,空客中国飞行采购总监杨晓宇介绍A220飞机在华供应链,普惠商用发动机大中华区客户业务总监谢鑫介绍普惠GTF系列发动机及与A220配套的PW1500G发动机。
随着全球航空业逐步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恢复,发展与增长成了全行业最受关注的主题。根据最新市场分析,以单通道飞机为主的各国国内和区域间航线将率先恢复并取得增长,近期全球市场表现也印证了这一观点。而在单通道飞机市场中,有一个细分市场级别尚未得到全面开发,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那便是100~150座级的小型单通道飞机市场。
根据空中客车最新的全球市场预测(2021—2040年),未来20年全球在100~150座级的飞机市场将需要7250架新飞机用于新增运力及老旧飞机替换,其中中国市场大约需要1000架100~150座的飞机。
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的《“十四五”民航发展规划》提出,要构建完善系统完备的现代化国家综合机场体系、便捷高效的航空运输网络体系、安全可靠的生产运行保障体系“三个体系”;要完善非枢纽机场布局,新建一批非枢纽机场,重点布局加密中西部地区和边境地区机场。根据规划,到2025年,国内民用运输机场数量将达到270座,并将进一步增加。以黑河—腾冲为线的胡焕庸线西北,这个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城市之间距离较远、陆路交通相对不便的区域,蕴藏着巨大的的航空市场潜力。同时,根据空中客车的市场研究,未来10年国内民航市场将新增3000个城市对(航线),其中大部分将位于中西部和二三线城市市场。
由于国内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国内中西部地区和二三线城市的航空交通发展水平也与东部发达地区的一线城市有着显著的区别。而根据统计,国内市场大多数单通道飞机是座位数接近或大于160座的大型单通道飞机,远远高于连接中西部地区与二三线市场的航线所需的座位数级别。中国未来的航线市场发展需要更先进高效的小型单通道飞机来更精准地满足市场需求。
在100~150座的小型单通道飞机市场中,空客A220系列飞机是完美匹配此类航线市场需求的高效新机型。作为一款全新设计的机型,A220具有极高的航程适配性,目前由该机型运营的商业航线中,最远距离达4520km,其最大航程可达到 6400km,使得航空公司高效运营客流规模相对较小但航程范围较远的二线点对点航线成为可能。
由于采用了先进高效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和高达40%的先进材料(碳纤维、钛合金等),以及普惠公司PW1500G齿轮传动涡扇(GTF)发动机,空客A220与上一代同级别机型相比可节省高达25%的运营成本,并减少25%的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还能降低多达50%的噪声印迹,是航空公司用于机队更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上佳选择。
空客A220的全新设计体现在这款机型的方方面面,其在客舱设计中也为乘客带来全方位的舒适体验。A220系列飞机客舱的宽度达到了3.28m,经济舱每排设置5个座位。这意味着乘坐A220系列飞机的每一位乘客都能享有宽度46cm(18in)以上的座位空间,这在同级别飞机中处于领先水平。A220的客舱侧壁板更加竖直,为靠窗座位的乘客提供了更多的肩部空间,提升了舒适度。头顶行李箱尺寸在同级别飞机中同样处于领先地位,使得乘客拥有更多的储物空间。客舱灯光使用了可以定制场景的全彩LED氛围灯。A220还可以选装机上卫星网络,随时随地为乘客提供高速稳定的互联网接入,与世界无缝连接。
空客A220在全球市场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截至2022年5月,全球已有超过25家客户订购了741架空客A220系列飞机,其中超过210架已经交付15家运营商投入使用,目的地超过300个,执飞航线超过700条。而即使是在全球航空市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而不得不将大量飞机停场的时期,空客A220依然是航空公司航线运营的优先选择。空客A220在疫情影响期间的使用率远远高于上一代同级别机型。有3家全球主流航空公司的空客A220机队更是保持了接近100%的使用率。
目前,国内共有15家供应商为空客A220提供材料、部件和组装服务。其中,航空工业沈飞国际是空客A220项目最重要的供应商之一,为空客A220供应前机身、后机身、中机身、舱门和尾锥工作包。随着中国民航市场的复苏以及中西部地区和二三线城市航空市场的建设,相信这款充满中国元素的优秀机型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机会服务于中国的航空公司,为中国的乘客提供舒适优质的体验。
《航空动力》期刊由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主办,《航空动力》编辑部出版。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 CN10-1570/V;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 ISSN 2096-5702;邮发代号为82-467;广告发布登记号为京顺工商广告登字20190001号 。
关注世界航空发动机前沿动态,反映国内外航空发动机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传播航空发动机知识与文化,促进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航空动力》设有专稿、综述、技术、管理、市场、维修、动态等主要栏目,每期还围绕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策划相应的专题。
《航空动力》面向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领域的决策、管理、科研、生产、使用、维护的专业人士,高校师生,以及关注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事业发展的热心人士。
《航空动力》所刊登的文章密切跟踪世界航空动力、燃气轮机领域的最新科技动态,准确把握发展规律,权威预测发展趋势,及时展示创新成果,为科研和管理工作提供支撑。
以Word文件格式,发送至:
tg@aerospacepower.cn
请在邮件主题中注明:
《航空动力》投稿+作者姓名+联系电话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顺兴路21号
邮编:101304
电话:010-56680887
网址:https://www.aerospacepower.cn
本刊享有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并由互联网传播所刊载文章的权利,相关著作权使用费均包含在本刊一次性支付的稿酬中。作者向本刊投稿,即视为同意我刊上述声明。如有特殊要求,请在投稿时声明。未经本刊书面授权擅自使用上述版权作品之个人、机构或媒体,均属侵犯本刊合法权益,本刊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8031095号
《航空动力》编辑部 版权所有